1937年,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:一名地主带领三百名日军进山寻找抗联振兴配资,结果这三百名日军全部被冻死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这名地主究竟是谁?
这位地主名叫黄有,出生在清末的东北,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东北人。小时候,他亲眼目睹了外来侵略者对中国的压迫,从此对帝国主义恨之入骨。黄有一家在汤原一带开垦了大量荒地,通过勤劳的努力,逐渐成为了一个地主。但他从不压榨百姓,反而经常帮助村民,因此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。
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日军侵占了东北,黄有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暴行为,心中愤怒不已,决定投身抗日。他加入了反日组织,并开始为抗日事业提供支持。当我党进入东北后,黄有听说了共产党,并与当地的共产党接触。起初,他并不清楚共产党和国民党有什么区别,但在看到共产党的抗日行动后,他渐渐意识到共产党才是真正的抗日力量。
展开剩余79%1934年,日军在汤原展开大规模扫荡,抗联的处境极为困难,粮食和武器严重短缺。黄有得知这一情况后,主动找到了抗联的负责人,表示愿意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很快,黄有就带来了数匹马、十支枪,还有充足的粮食和钱财,这为抗联解了燃眉之急。
然而,日军并未放过黄有。在长时间的抗日斗争中,黄有的身份逐渐暴露,尤其是他多次刺探日军的情报振兴配资,成功让日军的扫荡行动失败,这使得黄有成了日军重点追杀的目标。
1937年,日军再次进攻汤原,黄有决定带领他们上山寻找抗联。日军已经知道了黄有的真实身份,但他们并未立即对他采取行动。黄有此时最担心的是家人的安全,于是将家人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,自己则留下来继续抗击日军。
日军组织了三百人对汤原进行搜查,得到了黄有会带路的情报,迅速展开了行动。黄有被捕后,假装极为害怕,表现得像一个不愿意死的软弱者,诱使日军相信他会帮他们找到抗联营地。在日军的诱骗下,黄有答应带路,事实上,他的目的并不是引导日军找到抗联,而是为抗联争取时间。
黄有巧妙地带领日军穿越深山,故意让他们迷失方向。他带他们走了一些抗联曾经使用过的营地,这些地方早已被弃用,但日军没有怀疑,反而更加相信黄有。日军的耐心渐渐消耗殆尽,粮食也所剩无几,他们开始催促黄有继续带路。
黄有故意拖延时间,告诉日军还需一天才能到达下一个营地。最终,黄有带领日军来到了一个废弃的营地。日军此时全力进攻,但营地里空无一人,这让日军愤怒不已,准备枪毙黄有。然而,黄有再次巧妙地利用日军的猜疑心理,向他们谎称自己知道另一个营地的具体位置,并建议他们继续前进。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黄有带领日军走上了一条隐蔽的小路。天色渐晚,黄有趁机准备逃跑,借口去厕所时,成功割断了绑住自己的绳索,迅速逃离了日军的视线。虽然黄有被迫在黑暗中穿越山林,摔倒了不少次,但他最终成功逃脱了日军的追捕。
然而,日军并没有这么幸运。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三百名日军在寒冷的深山中迷失方向,最终由于缺乏食物和寒冷的天气,全部冻死在山中。而黄有尽管成功逃脱,但也因长时间的疲劳与伤痛,在躲避日军的过程中身心俱疲。
当抗联的战士们找到了黄有时,他已经奄奄一息。尽管他在战斗中曾多次幸免于难,但由于饥饿与伤病的折磨,他最终在年仅39岁时去世。黄有的死,深深打动了抗联的战士们。黄有本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,但他却选择投身革命,誓死保卫家园,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黄有的一生,体现了极高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,他的事迹至今让人敬佩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兴盛网配资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